來源:藍鯨財經
10月31日,康佳發布了2023年前三季度財報,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48.77億元。聚焦主業,成為康佳2023年一以貫之的主要路線,在家電板塊激烈的競爭格局中,康佳深化調整彩白電產品結構,加速產品出海,并在產業鏈上進行拓展,將技術成果轉化為產業動能。
聚焦主業,加速出海
成立于1980年的康佳,是中國最早成立的家電企業之一,伴隨著家電行業整體進入深水區,康佳交出了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48.77億元成績。
近年來,隨著家電零售市場銷售額增速的回落、下滑,大多數家電企業的營收增長也隨之進
入瓶頸期。據中國家電電器研究院、全國家用電器工業信息中心統計,我國家電市場每年總
零售額一直未突破9000億元大關。尤其是2020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對家電行業造成較大的沖擊。相關數據顯示,2020 年我國家電市場零售額 8333 億元,同比下降 6.5%。
2021 年,我國家電市場全面復蘇,零售規模達到 8811 億元,同比增長 5.7%,整體基本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
在行業紅利已經衰退進入發展成熟期的情況下,康佳進行了戰略調整。今年7月,華僑城集團針對康佳集團具體發展情況,提出“一軸兩輪三驅動”的新發展框架——以電子科技為發展主軸;以消費電子、半導體為發展支撐;以產品驅動、制造驅動、國際驅動為主引擎。
一方面,考慮到自身的資源優勢和市場形勢的有效結合,今年以來,康佳積極推進彩白電產品結構調整,通過繼續加強對用戶粘性高、市場容量大、盈利性較好的白電產品投入,應對彩電行業性規模下滑。彩白電業務規模結構由原來的6.9∶6.2調整到現在的5.9∶6.1。并在白電業務上形成了以“康佳+新飛”雙品牌運作、“冰洗冷空廚”全品類覆蓋的產業格局。
另一方面,出海,正成為支撐中國家電行業增長速率的新引擎,康佳抓緊機會,積極探索全球化、智能化的產業布局。在具體的落地實施上,埃及成為了康佳打開非洲市場的第一站,康佳與埃及電器品牌HOHO已成立了合資公司,共同拓展非洲市場。目前,埃及工廠每年可下線近30萬臺電視,康佳品牌在當地的市場占有率也由最初的2%上升至12%。截至去年,康佳在全球有 20 個創新中心,國內產業園有11個,加上埃及的1個海外工廠,多媒體業務覆蓋全球 110 余個國家和地區。康佳也表示,康佳集團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緊抓國際趨勢,不斷把中國“智”造輸送到世界各地,加速全球化布局,目前經營范圍覆蓋歐洲、亞太、拉美、非洲、中東等全球多個區域市場。今年上半年,僅在白電業務方面,康佳集團海外營收同比增長103%,實現倍增式突破。
科技賦能,推動半導體產業化
家電行業進入深水區更體現在家電行業競爭加劇上,伴隨著技術的突破與演進,家電行業整體走向智能化、綠色化,“十四五”規劃中更是將創新作為家電行業的首要任務。隨著我國產業結構和消費結構的快速升級,消費者對家電的更高需求倒逼著家電企業對科技發展的重視,家電企業也紛紛向產業鏈上游進行布局。
康佳融合上下游產業鏈,推進上游芯片制造和巨量轉移、中游面板制造、下游整機應用四個主要環節的全鏈式布局。致力于實現從“康佳電子”向“康佳科技”的轉變。
國內半導體光電產業的發展呈現爆發趨勢下,據 Arizton 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Mini LED市場規模為1.5億美元,預測在2024年市場規模將增長至23.2億美元,Mini LED 顯示器正式步入快速發展階段。在品牌持續的加入及指標性廠商蘋果與三星在IT與TV積極布局的促使下,TrendForce 集邦咨詢預估,2022年Mini LED背光顯示設備整體出貨量將達到1760萬臺,同比增長83%,很明顯,Mini LED背光顯示設備需求有望迎來爆發。康佳也在MLED(Mini/Micro LED)產業上進行拓展。
去年9月,重慶康佳半導體光電產業園宣布正式投產,多個MLED產線及檢測中心投入使用,康佳新型顯示產業正式進入了量產的快車道。據悉,重慶康佳半導體光電產業園實現了多個項目落地,其中包括完整制程的巨轉中試線、MLED直顯量產線、Mini LED背光量產線、具備全面檢測能力的MLED檢測中心及MLED芯片量產線。康佳更是定義了Micro LED和MiniLED的區分標準,此前,行業將芯片尺寸100um以下的稱為Micro LED,但康佳認為,50um才是技術難度的“分水嶺”,以此為界定標準,推進技術突破與產業化發展。
今年以來,康佳以市場為導向,積極推進Micro LED的產業化、Mini LED的銷售規模化。目前,重慶康佳光電技術研究院已同峨眉影視集團、惠科等終端企業和模組廠達成合作。今年上半年,旗下重慶康佳光電研究院自主研發生產的335英寸MLED 4K-PLUS電影屏,也憑借行業領先的全倒裝共陰COB、4K PLUS、HDR+、22bit+等技術,其觀影畫質優越性獲得國內眾多省市相關部門的青睞。
康佳在上游產業鏈的布局不僅體現在Micro LED方面,還涉及存儲主控芯片的設計及銷售、存儲類產品的封裝和測試等。對此,華通證券相關研報表示,這樣的業務架構一方面有利于公司逐步與產業鏈的上游供應商和下游客戶建立較好的合作關系,及時了解并掌握所用材料的價格動向,有利于公司現有家電產品的成本控制;另一方面有利于公司加快半導體業務布局,積累半導體與芯片業務客戶資源,保障銷售渠道,同時精準匹配市場需求以便有效縮短培育周期,降低研發設計與需求錯配風險。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體驗:早上被智能鬧鐘輕柔喚醒,窗簾隨晨光自動拉開,咖啡機已煮好熱飲;出門時,智能手表提醒你今日血氧正常,車載系統提前規劃好避開擁堵的路線 —— 這些便捷體驗的背后,都藏著同一個 “隱形功臣”:傳感器。如今,隨著物聯網、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
2025 年,當 AI 芯片功率突破 2000W、新能源車續航向 2000 公里沖刺,導熱散熱材料正成為破解 “高溫瓶頸” 的關鍵。最新行業數據顯示,全球導熱散熱材料市場規模年內將突破 200 億美元,碳化硅、銅 - 金剛石復合材料等新技術密集落地,在 AI 算力、新能源汽車等領域掀起…
2025 年,全球連接器市場迎來歷史性突破,規模預計首次超越 900 億美元大關,年復合增長率穩定在 6.5% 以上。作為全球最大的連接器市場,中國貢獻了超過 40% 的份額,本土化供應鏈優勢持續凸顯,成為驅動全球產業創新的核心引擎。在新能源汽車、5G 通信、工業自動化等關鍵…
2025 年,全球半導體材料產業在技術創新與地緣格局重塑中迎來關鍵轉折。據 SEMI 最新報告,2024 年全球半導體材料市場規模達 675 億美元,同比增長 3.8%,其中晶圓制造材料占比 63.6%,達 429 億美元。另據世界集成電路協會(WICA)預測,受 AI 芯片與先進封裝需求驅動,…
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持續攀升,汽車正從 “機械產品” 向 “智能電子終端” 加速轉型。近期,車載芯片、電池管理系統(BMS)、智能座艙電子等關鍵技術密集突破,不僅解決了用戶關心的續航、安全、交互痛點,更推動汽車電子產業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車載芯片:從 “卡脖…
電源作為能源供應的 “核心樞紐”,其穩定性、能效性與環保性愈發受到關注。近日,國內電源技術研發團隊傳來好消息 —— 新一代綠色智能電源系列產品正式落地,通過核心技術創新,在能效提升、智能調控及低碳減排方面實現多重突破,為工業生產、智能家居、新能源配套等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