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致電國內某空調企業銷售總監的時候,他正在做核酸,事實上需要做核酸的不僅僅是他,因為一位卡車司機是密接,他所在工廠的所有人員都需要進行核酸檢測。他的個人狀況是當下空調乃至整個家電行業的一個縮影,過去差不多一個月內新一輪疫情的出現,可謂是讓本來就不盡如人意的國內家電市場雪上加霜。
從供應端到流通渠道,從零售到售后服務,疫情較為嚴重的地區和市場,都顯得支離破碎,有些甚至都處于停擺狀態。去年剛剛呈現出恢復性增長勢頭的家電行業,在2022年迎來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倒春寒,存量化市場如何破局?如何應對頻繁出現的黑天鵝事件?如何緩解高位盤整的成本壓力?對這些問題的解決舉措,也是給所有企業帶來一個大考之機。
產供銷節奏被打亂
眾所周知,3月份之于家電尤其是空調顯得非常重要,在國內空調市場傳統節奏上的劃分上,從4月份之后便進入了旺季攻勢階段,各個工廠在此之前的一個核心工作就是要讓渠道“灌滿水”,備足貨物以備旺季需求的爆發性增長。
但現在干線物流并不順暢,筆者從廣東、山東、上海、浙江、安徽等地的多個制造工廠獲悉,很多工廠的產品積壓在自身倉庫,難以輸送到目標區域。配送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疫情地區的快遞配送基本處于停滯狀態;同時,售后服務也很難上門。
物流配送因為疫情出現的問題還直接激化了渠道端的供求矛盾,疫情較輕或者沒有疫情的區域,渠道的提貨積極性較高,工程項目開展和終端活動都較為正常,只是由于物流節奏偏亂,及上游供應端一些關鍵部件因為疫情導致供給不足,影響工廠產能輸出,疊加物流問題在短期內出現了局部性的供不應求局面。
筆者還了解到,在疫情較為嚴重的區域,市場推廣工作被按下了暫停鍵,就從一年一度的AWE被迫延期就可見一斑,線下活動不可能開展,終端零售是一落千丈,當然,3月份這個時間點本來就是市場的淡季階段,對整個格局影響不大但是對市場信心的打擊卻很直接。
制造端也受到了波及,一個典型的現象是,前段時間深圳因為疫情,很多的控制器、驅動和軟件公司難以給制造工廠提供相應的配件及相關解決方案,使得工廠的制造產能難以按照如期的計劃進行釋放。
所以,今年最近這一波的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從供應端到服務端整條產業鏈的關系,家電行業的研產供銷節奏幾乎全部被打亂。當然,擁有自己倉儲配送、產業鏈縱深能力較強、部件自給率較高的大型制造企業,在研產供銷的秩序上相對較好。
線上方式應對線下困境但難達預期
既然節奏被打亂、產業鏈關系被割裂,如何去解決?事實上,各個企業對今年的這種狀況已經積累了豐富經驗,與兩年之前的驚慌失措相比,今年從制造端到流通端的行業情緒都很平穩。當線下路徑被堵死的時候,線上成為了很多企業的集體行為。
圍繞著營銷政策、傳播推廣、渠道活動等等方面的工作,在如今的環境下,線上是工廠聯系區域、連接市場、溝通渠道的唯一選擇;況且這種方式在日常的工作中也是一種普遍狀態,只是因為疫情,把很多需要當面處理、出差解決的問題通過線上工具來進行。
在渠道端和用戶端的工作同樣是如此。往年這個時間段,是旺季活動集中進行的時候,制造端的目標是驅動渠道提貨,疫情之下,數據化平臺和工具的訂貨、提貨方式得到了大面積應用。在這方面,大型企業的競爭優勢較為突出,今年的疫情可能會進一步刺激頭部效應的擴大。
疫情給線上平臺間接帶來了利好,當線下活動無法開展、人群無法聚集,需求流量便會向線上集中。只是,線上平臺本身也處于一個分化周期,筆者從多個企業了解到,盡管線上商業平臺在疫情期間的作用得到了進一步凸顯,也有效緩解了線下工作難以開展的壓力,但是相較于以往,速度、幅度、規模、效率等等都難以達到預期。造成這種狀況的關鍵之一還是在于,物流、配送被疫情阻斷。
后期走勢陰影重重
就在疫情陰霾籠罩整個行業的同時,銅價和鋁價卻從未停止不斷上漲的步伐,按照3月中旬的趨勢,銅價是直奔每噸7.5萬元而去,而鋁價已經顯示出要漲到2.5萬元每噸的苗頭,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的話題,在近兩年的行業內是甚囂塵上。為了緩解這種壓力,進入2022年后,僅僅是空調行業已經爆發出了三波漲價熱潮。
讓很多企業更為難受的是好不容易提振出來的增長勢頭被突發性事件所遏制,今年前兩個月,國內空調市場的出貨形勢一片紅火,出口端的走勢同樣是喜人。而疫情的大面積爆發、線下活動的暫停,壓制了出貨量增長的幅度和空間。
事實上,今年國內市場終端的零售狀況并不好;而且,從后期的趨勢來看,整體需求難以呈現出更早些年那種高增長行情。一方面,內需已經存量化,幾無空白機會點,市場需求集中在產品更新換代上;另外一個方面,外部環境難以給市場提供紅利,過去一年房地產市場踩了剎車,這種影響對空調乃至家電市場的影響具有滯后效應,進而給未來走勢蒙上了陰影。
好在需求細分化趨勢的顯現助推了行業的結構性升級,這一點在新風空調的產銷上得到了充分體現。值得一提的是,整個行業今年在渠道建設上有個集體行為,那就是對線下體系的回歸,而這一波疫情的出現,也讓企業的商業布局和渠道建設策略,造成了階段性的影響和沖擊。
2025 年,當 AI 芯片功率突破 2000W、新能源車續航向 2000 公里沖刺,導熱散熱材料正成為破解 “高溫瓶頸” 的關鍵。最新行業數據顯示,全球導熱散熱材料市場規模年內將突破 200 億美元,碳化硅、銅 - 金剛石復合材料等新技術密集落地,在 AI 算力、新能源汽車等領域掀起…
2025 年,全球連接器市場迎來歷史性突破,規模預計首次超越 900 億美元大關,年復合增長率穩定在 6.5% 以上。作為全球最大的連接器市場,中國貢獻了超過 40% 的份額,本土化供應鏈優勢持續凸顯,成為驅動全球產業創新的核心引擎。在新能源汽車、5G 通信、工業自動化等關鍵…
2025 年,全球半導體材料產業在技術創新與地緣格局重塑中迎來關鍵轉折。據 SEMI 最新報告,2024 年全球半導體材料市場規模達 675 億美元,同比增長 3.8%,其中晶圓制造材料占比 63.6%,達 429 億美元。另據世界集成電路協會(WICA)預測,受 AI 芯片與先進封裝需求驅動,…
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持續攀升,汽車正從 “機械產品” 向 “智能電子終端” 加速轉型。近期,車載芯片、電池管理系統(BMS)、智能座艙電子等關鍵技術密集突破,不僅解決了用戶關心的續航、安全、交互痛點,更推動汽車電子產業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車載芯片:從 “卡脖…
電源作為能源供應的 “核心樞紐”,其穩定性、能效性與環保性愈發受到關注。近日,國內電源技術研發團隊傳來好消息 —— 新一代綠色智能電源系列產品正式落地,通過核心技術創新,在能效提升、智能調控及低碳減排方面實現多重突破,為工業生產、智能家居、新能源配套等場…
隨著 5G、新能源汽車、AI 服務器等領域的爆發式增長,作為 “電子工業基石” 的電路板行業正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近日,工信部電子信息司發布的數據顯示,2025 年上半年國內電路板市場規模突破 2800 億元,同比增長 12.3%,其中高端產品國產化率較去年提升 8 個百分點,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