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廠家開工,2022年家電市場正式開局。
而開局的第一個“熱搜”,就是漲價。

昨天筆者朋友圈中,格力中央空調“已全線漲價,前面報價一律作廢”,“執行2022年度新價格表,上漲5個點。”美的空調春節前已經漲了一波。部分中小品牌,已開始漲價。就連集成灶企業,也有廠家透露小幅漲價。同時,一些廠家發朋友圈,表示即將漲價。
可以說,開年以來,漲價的氛圍越來越濃。
漲價背后,最直接的推手,就是本已價格高企的原材料,開年又漲了。
公開數據顯示,去年1月4日,1#銅價:58160元/噸,去年8月16日,1#銅價已漲至:70570元/噸,今年2月11日,1#銅價達到72600元/噸。

今年開年以來,鋁價也漲起來了。上海現貨鋁價,去年1月4日,15580元/噸,去年7月19日,漲至19330元/噸。去年11月1日,漲至20190元/噸,今年1月4日,已漲至20100元/噸。2月9日,這一價格已經漲至23280元/噸。
一些宏觀數據,也印證了原材料價格的上漲走勢。
2022年1月份中國大宗商品指數(CBMI)為101.9%,較上月上升1.0個百分點,指數兩連升至近九個月以來的最高點。
據日本《日經亞洲評論》雜志網站報道,反映全球大宗商品價格變化情況的綜合指標——路孚特/核心大宗商品CRB指數,1月底同比上漲46%,是1995年有可比數據以來的最大同比漲幅。
眼見這兩年原材料漲勢愈演愈烈,廠家在接受筆者采訪時感嘆,受原材料漲價沖擊,以及人工“越來越貴”,企業的利潤受損不少。如果不漲價,廠家真心“扛不住”。
另外一個層面來看,對于中小企業而言,漲價也可以說是“好消息”。近年來,由于空調進入存量周期,增長遲緩,零售終端偏低迷,中小品牌的價格越走越低。而漲價的這種氛圍,不僅利于出貨,也有利于抬一抬身價。
此外,今年廠家的新品規劃,都將變頻、新一級能效產品,甚至新風空調作為重點。受此類產品本身成本影響,漲價也是情理之中。
當然,也有業內人士表示,漲價氛圍的濃厚,也和空調行業即將開盤有關,不排除廠家開盤前“放放風”,刺激渠道打款。
目前來看,剛開年,空調廠家是否會集體漲價,尚未可知,但2022年整體價格趨勢,大概率將繼續上揚。
據《空調商情》統計,2021年國內空調市 場 的 出 貨 均 價 達 到 了 2 7 3 0元左 右, 同比 增長 幅度 到了11.43%,該變動率達到了近五年來的新高,正對應了材料成本的上漲。再結合近年來消費升級,廠家加碼產品結構優化,漲勢有望延續。(LEO)
2025 年,當 AI 芯片功率突破 2000W、新能源車續航向 2000 公里沖刺,導熱散熱材料正成為破解 “高溫瓶頸” 的關鍵。最新行業數據顯示,全球導熱散熱材料市場規模年內將突破 200 億美元,碳化硅、銅 - 金剛石復合材料等新技術密集落地,在 AI 算力、新能源汽車等領域掀起…
2025 年,全球連接器市場迎來歷史性突破,規模預計首次超越 900 億美元大關,年復合增長率穩定在 6.5% 以上。作為全球最大的連接器市場,中國貢獻了超過 40% 的份額,本土化供應鏈優勢持續凸顯,成為驅動全球產業創新的核心引擎。在新能源汽車、5G 通信、工業自動化等關鍵…
2025 年,全球半導體材料產業在技術創新與地緣格局重塑中迎來關鍵轉折。據 SEMI 最新報告,2024 年全球半導體材料市場規模達 675 億美元,同比增長 3.8%,其中晶圓制造材料占比 63.6%,達 429 億美元。另據世界集成電路協會(WICA)預測,受 AI 芯片與先進封裝需求驅動,…
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持續攀升,汽車正從 “機械產品” 向 “智能電子終端” 加速轉型。近期,車載芯片、電池管理系統(BMS)、智能座艙電子等關鍵技術密集突破,不僅解決了用戶關心的續航、安全、交互痛點,更推動汽車電子產業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車載芯片:從 “卡脖…
電源作為能源供應的 “核心樞紐”,其穩定性、能效性與環保性愈發受到關注。近日,國內電源技術研發團隊傳來好消息 —— 新一代綠色智能電源系列產品正式落地,通過核心技術創新,在能效提升、智能調控及低碳減排方面實現多重突破,為工業生產、智能家居、新能源配套等場…
隨著 5G、新能源汽車、AI 服務器等領域的爆發式增長,作為 “電子工業基石” 的電路板行業正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近日,工信部電子信息司發布的數據顯示,2025 年上半年國內電路板市場規模突破 2800 億元,同比增長 12.3%,其中高端產品國產化率較去年提升 8 個百分點,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