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別人的路,永遠都是模仿,所謂的“彎道超車”也只是美好的夢想和愿景;走自己開發的新路,走的次數多了、走的伙伴多了,自然就成了一條寬闊的新路,這也是一種自主創新,最終完全可以實現“直道超車”。
對于中國的家電企業,以及參與中國市場競爭的中外企業來說,沒有一套可以全面復制、直接模仿的樣板、路徑,即便放眼全球家電產業也沒有一種發展模式可以“通行四海”,所有廠商必須要進行本土化、區域化和地方性的創新與變革。
由此,對于所有家電企業正在開啟的“做強做精”轉型變革之路,即拓寬河道、開辟賽道等出招,都必須要堅持一點:百家爭鳴、各取所需、各走各路,絕對不能掉進“一招鮮吃遍天”,更不能“一套拳打遍天下”、“一套模式全球玩”,更不能讓“拿來主義”和“短期投機”盛行。
沒有小企業,只有搞不定用戶的笨企業
在這個世界上,找不到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同樣,在中國家電市場上,同樣也找不到完全相同的兩家企業。每家企業在這個產業或市場上,都擁有其獨特的商業價值和存在意義。
雖然經過40多年的大浪淘沙,家電產業的企業群體已經呈現出“大小強弱”的對壘格局。但是,這并不代表家電產業的未來完全屬于大企業,小企業只有出局消失一條路。
如今中國家電產業只有一種企業,那就是“用戶的企業”,而不是大企業或小企業。一定是誰能贏得用戶,誰才能在這個持續多變的市場大潮中生存并發展壯大。用戶的企業,并不一定是大企業,或者小企業,而是強企業,或有特色、有競爭力的企業。
因為企業的價值永遠不是自身營收規模的大小多少,也不是自身競爭力的強弱,而是帶給這個行業、市場、用戶,甚至這個社會的價值和意義有什么、是什么?是不是用戶需要的,是否有利于行業發展的,有益于社會進步的。
從這些角度來看,對于家電產業的所有廠商來說,在面臨未來市場的競爭和行業的發展,不能停留并滿足于自身的競爭實力和行業地位提升,而是要站在社會、產業的高度探索并尋找帶給社會和用戶的更多、更大、更有意義的功能和價值。
這也就奠定了未來十年,甚至更長時間里,中國市場上家電廠商的發展目標和社會價值,那就是尋找自己的新玩法、探索自身的新定位、打出有意義的新節奏,不要陷入企業的強弱大小之爭,而是要將有限的精力和資源投入到用戶“永不滿足”的追求滿足之中,為用戶創造更多新的價值和驚喜。
過去40多年的發展經歷再次表明,中國家電行業沒有小企業、差企業,只有那些“搞不定”用戶的笨企業、懶企業。
沒有壞時代,只有趕不上時代的懶企業
面對同樣一個時代,在不同的家電廠商眼中,有人認為“這是最壞的時代”,還有人認為“這是最好的時代”。問題并不在于時代的好與壞,而是家電企業的懶與勤、勇敢與懦弱、聰明與笨拙。
不管家電產業規模增長的“天花板”到底有多嚴重,也不管家電產業未來在中國還有沒有機會、有多少機會,對于產業的眾多廠商而言,其實只要明確一個目標和方向:只要還想在這個行業混飯吃,還得依靠家電業務維持企業的健康發展,那就得認真研究家電的用戶需求、捕捉家電用戶的需求變化,主導家電產品的潮流和趨勢。
在家電這個主賽道上,對于眾多廠商而言,當前需要解決三個層面的經營問題:第一,如何繼續鼓勵、激勵、帶動廠商加大創新力度、加快創新步伐,牢牢夯實科技創新驅動的基本功,讓科技創新者有回報有驚喜有收獲;
第二,如何繼續提升與用戶的直接交互,實現從研發、制造到營銷、服務全流程的用戶需求對接,打造全新的用戶驅動企業發展的新模式和新引擎;
第三,如何繼續提升廠商在家電產業的發展、創造和投入熱情與斗志,讓眾多廠商保持持續創業時的狀態,最終突破不同時代的視野和格局限制。
簡單來說,眾多廠商在家電市場上必須要認識到:未來的家電市場沒有四季只有兩季,勤勞勤奮就是旺季,偷奸耍滑就是淡季。那么,如何繼續激活眾多廠商的經營管理團隊在家電這個老品類、老賽道上保持發展和創造的熱情,激勵并激活眾多家電老人們在新時代和新賽道下的創造能力,才是最為關鍵的問題。
在保持持續戰斗精神、持續投入能力的背景下,眾多家電廠商們還需要將這種熱情與激情落地,探索并尋找適合自己的發展新模式,適合當地市場競爭和用戶需求的新打法,適合企業資源和能力擴張的新邊界新玩法。最終鼓勵各個廠商通過“四面出擊、八方張網”保持不怕吃苦、不怕困難、不怕失敗的英雄本色。
2025 年,當 AI 芯片功率突破 2000W、新能源車續航向 2000 公里沖刺,導熱散熱材料正成為破解 “高溫瓶頸” 的關鍵。最新行業數據顯示,全球導熱散熱材料市場規模年內將突破 200 億美元,碳化硅、銅 - 金剛石復合材料等新技術密集落地,在 AI 算力、新能源汽車等領域掀起…
2025 年,全球連接器市場迎來歷史性突破,規模預計首次超越 900 億美元大關,年復合增長率穩定在 6.5% 以上。作為全球最大的連接器市場,中國貢獻了超過 40% 的份額,本土化供應鏈優勢持續凸顯,成為驅動全球產業創新的核心引擎。在新能源汽車、5G 通信、工業自動化等關鍵…
2025 年,全球半導體材料產業在技術創新與地緣格局重塑中迎來關鍵轉折。據 SEMI 最新報告,2024 年全球半導體材料市場規模達 675 億美元,同比增長 3.8%,其中晶圓制造材料占比 63.6%,達 429 億美元。另據世界集成電路協會(WICA)預測,受 AI 芯片與先進封裝需求驅動,…
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持續攀升,汽車正從 “機械產品” 向 “智能電子終端” 加速轉型。近期,車載芯片、電池管理系統(BMS)、智能座艙電子等關鍵技術密集突破,不僅解決了用戶關心的續航、安全、交互痛點,更推動汽車電子產業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車載芯片:從 “卡脖…
電源作為能源供應的 “核心樞紐”,其穩定性、能效性與環保性愈發受到關注。近日,國內電源技術研發團隊傳來好消息 —— 新一代綠色智能電源系列產品正式落地,通過核心技術創新,在能效提升、智能調控及低碳減排方面實現多重突破,為工業生產、智能家居、新能源配套等場…
隨著 5G、新能源汽車、AI 服務器等領域的爆發式增長,作為 “電子工業基石” 的電路板行業正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近日,工信部電子信息司發布的數據顯示,2025 年上半年國內電路板市場規模突破 2800 億元,同比增長 12.3%,其中高端產品國產化率較去年提升 8 個百分點,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