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家電巨頭扎堆發布三季度業績,其中海爾、美的、海信三大白電巨頭都交出不錯的考卷,而格力電器第三季度單季營收和凈利潤雖然出現雙降,但整體較去年有所增長。黑電市場規模整體下滑,巨頭業績走向不一。
廚電企業中,老板電器、華帝股份和萬和電氣喜憂參半,火星人、浙江美大、帥豐電器演繹出集成灶產業新格局。家電上游面板和半導體產業高速發展,處在產業鏈上游的京東方A凈利潤增長超7倍。
一、家電行業分析
從三季報數據來看,家電制造業受疫情等因素影響,整體業績分化明顯。遭遇“芯片荒”,供應鏈不穩定或將持續到明年。
家電巨頭業績分化 進入新一輪“去家電化”
此輪三季報,白電三大巨頭的業績,備受市場關注。
今年前三季度,美的集團、格力電器、海爾智家實現營收分別為2613.42億元、1381.35億元、1699.64億元,同比增長20.57%、9.73%、10.1%;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34.55億元、156.45億元、99.35億元,同比增長6.53%、14.21%、57.7%。
從整體業績來看,美的集團保持較高增速,海爾智家加緊追趕。
而格力電器第三季度單季業績下滑,營收和凈利潤分別同比下降16.50%、15.66%。但如果從整體營收和凈利潤率來看,以空調業務為主的格力電器前三季度的凈利潤率最高,達到11.3%,美的集團以8.97%次之,海爾智家以5.85%排第三。
與此同時,白電三巨頭在多元化上加快步伐,美的著重發展智慧樓宇、智慧醫療等ToB業務,格力則側重新能源和制造領域,而海爾智家力推家電、家裝結合的智慧家庭生態場景方案。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白電企業庫存壓力依舊堪憂。三季報顯示,格力電器截至今年三季度末的存貨金額高達396.75億元,這一數字在2020年末尚為278.80億元,這也意味著公司在今年前三季度增加了約118億元的存貨。
“在今年家電消費旺季,全國很多地區爆發了大的洪澇災害。同時,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和能效等級提升的影響,空調整體均價不斷攀升,但利潤趨低,迫使白電企業不得不低價傾銷,盡快消化庫存,而一直標榜高端的企業受影響會更大。白電市場潛在技術變革正在進行,干衣機、洗地機等新賽道崛起。”中怡康白電事業部總經理王宏吉表示。
而彩電市場方面,今年1-9月份,彩電市場零售量規模累計2589萬臺,同比下降15.9%;零售額規模867億元,同比增長11.5%。
創維集團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358.91億元,9個月的時間完成了去年全年近九成的業績。四川長虹2021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728.62億元,同比增長13.17%,凈利潤1.69億元,同比由虧轉盈,超過2020年全年的凈利潤。在上游面板領域,京東方A和TCL科技的凈利潤分別實現了708%和538.5%的同比增長。
目前需求飽和成為中國彩電市場最根本的阻礙,疫情影響和成本上漲又進一步增加了企業的經營壓力,在新賽道搶先實現布局的企業將有更多的機會。
“進入三季度,面板價格進入下降通道,成本壓力緩解下,四季度彩電市場將迎轉機,市場規模降幅將會收窄。隨著中國經濟基本面穩定,面板價格進一步下探,中國彩電市場的需求壓力緩和,預計2022年全年零售量規模同比增長3.8%。產品結構升級依然是彩電市場的機會,大尺寸、新技術產品將是企業保持利潤的關鍵。”奧維云網(AVC)消費電子事業部副總經理揭美娟表示。
看懂研究院研究員王赤坤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認為:“家電企業經過高速發展階段,行業發展紅利消失,主營業務增長乏力,大家在有限的存量市場下拼殺,紛紛在戰略層面展開角逐,進行多元產品迭代、多元創業和多元并購。無論是白電還是黑電企業,都在今年努力解決經營市場戰略升級問題,進一步去家電化,進入新的細分市場,并在新能源等領域獲取新的行業紅利機會。明年,在全屋智能熱潮下,中國家居行業又將面臨一次新的迭代升級,屆時消費規模和行業供應規模都將迅速增長。”
二、“芯片荒”蔓延至家電領域 供應鏈短板暴露
今年以來,“缺芯”話題熱度只增不減。“芯片荒”從汽車、手機蔓延至家電領域。
芯片市場缺貨越來越嚴重、交付期越來越長、價格越來越貴,一度影響到面板和半導體的供應。這種供應短缺的狀況直接轉嫁給正在智能家居領域發力的家電企業,對明年家電供應鏈的穩定,也產生了影響。
今年,老板電器曾對外表示,由于微控制器采購不足,新型高端產品推遲四個月發布。小米在之前就公告稱,因面板、芯片等零部件價格波動,報價持續走高,將對電視價格作出調整。
“智能家居較難出現華為面臨的手機芯片限制的情況,主要原因是所需的芯片制程要求不高,但高端芯片還是主要依賴進口,中低端也有吃緊現象。目前,格力、康佳、長虹等家電企業也都試圖在半導體領域自主研發生產以滿足需求,主要涉足MCU主控芯片、AI芯片、功率器等,格蘭仕也推出了自己的RISC-V架構的智能家居芯片。目前部分家電企業尚未在上下游完全建立自主權,對產業鏈控制能力較弱。”中國家居設計互聯網戰略專家、小伙伴產業服務機構創始人兼CEO王建國稱。
與此同時,受疫情影響,家電上游面板供應也異常緊張,價格進入快速飆升通道。雖然目前價格已有所回落,但業內預測,這一情況在明年或還將持續一段時間。
“上游供應鏈的產能不足,說明目前芯片、面板仍處于發展的不穩定狀態,這將對時下正在快速發展的全屋智能、智能家居產品的出貨帶來比較嚴重的影響,也會抑制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從而導致智能家居產品的消費疲軟。這也暴露出了包括家電制造業在內的相關產業鏈的短板。家電企業做芯片能快速通過測試驗證以及上量,更有可能研發出各類制定化芯片,從而彌補第三方芯片廠商通用芯片的不足,提升家電芯片本土化率。企業應打通產業鏈上下游,進一步布局供應鏈,將資金切實用在關鍵領域研發制造上。”
三、行業主體如何面對當前困境
致使原材料及終端產品價格一漲再漲的核心推動力,即材料和零部件的缺貨。而缺貨現象,經過去年一年的發酵后,已經從關鍵材料和零部件,蔓延到普通材料。在多因素作用下,制造業產業鏈供需矛盾一度緊張。
一位家電產業鏈人士透露:“與鋼鐵、銅、玻璃、金屬、塑料粒子等大宗原材料相關的零部件,比如電源線、銅管、板材等,竟然均出現了階段性缺貨,這在以前是幾乎不會發生的,目前缺貨的情況根本無法保證整機工廠的生產訂單需求。同時,由于疫情反復發生,部分工廠階段性停工,致使供給不穩定。”
制造廠商本身的積極突圍,也迫在眉睫。家電廠商等制造企業前期,大多是通過與外部生產組裝企業合作,采用OEM的模式進行生產制造,隨著資金的到位,目前大多搭建自己的家電產線,不過由于在上游布局欠缺,對產業鏈的控制能力依舊較弱。
家電制造與應用廠商要與芯片設計廠商、晶圓代工廠加深合作,保證芯片訂單利潤的同時,獲取晶圓廠和芯片設計廠商更多的支持。同時,消費端要積極解決好復工問題,提高產品研發能力促進購買力提升。這輪原材料上漲可謂近年來最大的規模。現在產業鏈供需矛盾已經是整個大環境的問題,必須從源頭上解決,各環節協同共建。
2025 年,全球連接器市場迎來歷史性突破,規模預計首次超越 900 億美元大關,年復合增長率穩定在 6.5% 以上。作為全球最大的連接器市場,中國貢獻了超過 40% 的份額,本土化供應鏈優勢持續凸顯,成為驅動全球產業創新的核心引擎。在新能源汽車、5G 通信、工業自動化等關鍵…
2025 年,全球半導體材料產業在技術創新與地緣格局重塑中迎來關鍵轉折。據 SEMI 最新報告,2024 年全球半導體材料市場規模達 675 億美元,同比增長 3.8%,其中晶圓制造材料占比 63.6%,達 429 億美元。另據世界集成電路協會(WICA)預測,受 AI 芯片與先進封裝需求驅動,…
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持續攀升,汽車正從 “機械產品” 向 “智能電子終端” 加速轉型。近期,車載芯片、電池管理系統(BMS)、智能座艙電子等關鍵技術密集突破,不僅解決了用戶關心的續航、安全、交互痛點,更推動汽車電子產業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車載芯片:從 “卡脖…
電源作為能源供應的 “核心樞紐”,其穩定性、能效性與環保性愈發受到關注。近日,國內電源技術研發團隊傳來好消息 —— 新一代綠色智能電源系列產品正式落地,通過核心技術創新,在能效提升、智能調控及低碳減排方面實現多重突破,為工業生產、智能家居、新能源配套等場…
隨著 5G、新能源汽車、AI 服務器等領域的爆發式增長,作為 “電子工業基石” 的電路板行業正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近日,工信部電子信息司發布的數據顯示,2025 年上半年國內電路板市場規模突破 2800 億元,同比增長 12.3%,其中高端產品國產化率較去年提升 8 個百分點,綠…
隨著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興領域的快速崛起,作為產業 “基石” 的電子元器件行業近期動作頻頻,技術創新與市場拓展雙輪驅動,為全球電子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技術突破:車規級、微型化產品成研發重點在近日舉辦的 2025 國際電子元器件展上,多款突破性產品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