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5日,新華社、財聯社等國內主流媒體刊登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出鏡高質量充分就業的意見‘’“意見”提及要提升區域協調發展就業承載力,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加快形成一批服務融通、政策貫通、渠道暢通的九爺集聚區和增長極。引導資金、極速、勞動密集型產業從東部想中西部、從中心城市腹地有序轉移,加大對革命老區、邊境地區、資源枯竭地區等政策傾斜,出鏡區域間就業均衡發展。
從過去年底來看,國家多個重要會議和重磅文件也強調,“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加強國家戰略腹地建設”“建設國家戰略腹地和關鍵產業備份”
此次“意見”刊發后,更是一石激起千層浪,網絡盛傳包括格力電器、TCL科技、美的集團等在內的東部沿海制作企業將大量遷移至中西部省市,以作產業鏈“安全”準備。對比,中國家電網向部分相關家電企業內部人士進行求證,得到的回答是企業暫未公布先關規劃。
不過,有家電上游產業鏈人士分析認為,中央下達的政策和方案一般只會有決定,不會有原因,鑒于我國面臨的復雜外部形勢,網傳的產業鏈戰備準備是有可能的,在歷史上為躲避戰火,我國進行過大規模的大學西遷和工業“三線建設”。當然除了網絡盛行的“戰備論”外,技術、資金、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遷移,更低哦是出于國家拉動中西部經濟,實現區域經濟發展再平衡和共同富裕的目的。提出產業轉移要堅持市場導向、因地制宜、節能環保、深化改革的原則,依托中西部地區產業基礎和勞動力、資源等優勢,推動重點產業承接發展。
家電產業資深觀察人士董敏認為,家電企業如美的、格力、TCL等企業早在多年前已經布局有中西部產業基地,如美的重慶空調基地,TCL武漢空調基地和華星光電,康佳西安產業園等,但這些布局與政策相關性不大,主要是企業為了輻射西部消費區域,尤其伴隨東部沿海市場家電需求的飽和,很多東部熱銷的家電產品頁輻射,下沉至西部地區。
另外,伴隨中歐班列的運行和通車,尤其是受疫情和紅海危機造成的海運成本波動加大,很多中國家電出口至歐洲和中亞,不得已要走陸運,而中歐班列的起點在西安和成都等地,因而很多民營家電企業自發地將部分產業園和制造基地布局在那里,與當前政策相關性不大。當然伴隨政策意見的下發,未來一些國有控股家電企業和大型家電企業可能為響應國家號召加大在中西部地區的布局和投入,但絕對不會是放棄當前東部產業基礎,整體遷入中西部。
除了在地理上輻射潛力區域市場,通過陸運出海外,大型家電制造企業在中西部地區的投資也有工廠綜合降本的考量。當前,在華東、華南等地,家電企業能夠享受的政策資源如稅收優惠、土地優惠等越來越少,但是土地使用成本、日歷成本都在顯著上升,可以說滑動和華南已經不是最合適的制造基地選址了,這也是目前我國家電企業大量遷往東南亞國家的原因之一,不僅是為了規避貴貿易戰關稅等問題。
當然,政策具有導向作用的。在自由市場經濟下,企業的選址會考慮當地營商環境,物流運營,人才資金等各種生產要求;而政策的引導,如優化交通基建、指定稅收優惠、引導資金流入等。有助于補齊中西部省份在招商引資方面的短板,推動地方與企業需求的匹配,出鏡二者間實現“雙贏”
至于網絡中關于向中西部轉移有利于減少中國制造產業“外溢”的說法,董敏認為,二者不應該放在一起比較,中國家電企業出海和向中西部遷移,兩者并不矛盾。中國企業設立海外基地,更多還是考慮如何更好服務海外銷售區域,及時滿足當時消費者需求,從而打造內銷營收以外的第二增長極。
來源:中國家電網
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持續攀升,汽車正從 “機械產品” 向 “智能電子終端” 加速轉型。近期,車載芯片、電池管理系統(BMS)、智能座艙電子等關鍵技術密集突破,不僅解決了用戶關心的續航、安全、交互痛點,更推動汽車電子產業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車載芯片:從 “卡脖…
電源作為能源供應的 “核心樞紐”,其穩定性、能效性與環保性愈發受到關注。近日,國內電源技術研發團隊傳來好消息 —— 新一代綠色智能電源系列產品正式落地,通過核心技術創新,在能效提升、智能調控及低碳減排方面實現多重突破,為工業生產、智能家居、新能源配套等場…
隨著 5G、新能源汽車、AI 服務器等領域的爆發式增長,作為 “電子工業基石” 的電路板行業正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近日,工信部電子信息司發布的數據顯示,2025 年上半年國內電路板市場規模突破 2800 億元,同比增長 12.3%,其中高端產品國產化率較去年提升 8 個百分點,綠…
隨著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興領域的快速崛起,作為產業 “基石” 的電子元器件行業近期動作頻頻,技術創新與市場拓展雙輪驅動,為全球電子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技術突破:車規級、微型化產品成研發重點在近日舉辦的 2025 國際電子元器件展上,多款突破性產品引…
三星重啟美國泰勒晶圓廠,聚焦 2nm 制程與特斯拉合作三星電子宣布重啟對美國泰勒晶圓廠的投資,以特斯拉價值 165 億美元的 AI 芯片代工訂單為核心驅動力,計劃 2026 年底至 2027 年初實現 2nm 工藝量產。泰勒廠將采用單一無塵室部署 2nm 產線,初期月產能約 1.6 萬片,目…
深圳凌奈智控申請新能源汽車電池熱管理控制專利,顯著減少控制過程中的振蕩和超調現象:來源于金融界 2025 年 4 月 7 日的消息,國家知識產權局信息顯示,深圳凌奈智控有限公司申請了名為 “新能源汽車電池的熱管理控制方法及系統” 的專利,公開號 CN119764687A。其通過…